编者按:
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,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。
(资料图)
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即将召开之际,多彩贵州网特别策划【绿色发展贵州实践】系列报道,从几个侧面,探寻贵州如何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一条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融合发展新路。
多彩贵州网讯(本网记者 熊茜雯)“这些年,普定的荒漠变少了,树木变多了;贫瘠的土地变少了,增绿又增收的经果林变多了。”7月4日,安顺市普定县和谐村村民郭成洪和记者聊着他眼中的普定变化。“普定县的样貌和以前大不一样,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。荒漠变成沃土,石山变成金山。”
如今的普定绿意盎然
普定县位于贵州中西部地区,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。其中,石漠化面积391平方公里,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36.2%。2008年中国科学院对普定石漠化10年监测数据显示,普定县每年有513公顷土地石漠化。如果不加以治理,普定会在130年后成为一片荒漠。
普定县林业局局长李光梅告诉记者,普定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石漠化治理的探索,但由于山势落差起伏大、环境贫瘠少水、植被稀疏脆弱,再加上当地民众向山要粮、伐木取材的农业生产传统和生活习惯,让普定县的石漠化治理难上加难。
“石漠化治理初期,各部门在项目谋划时,仅立足本行业项目建设,虽然先后实施小流域治理、水利工程建设、退耕还林、封山育林等工程,但集中连片治理成效并不十分理想。”李光梅说。
曾经的普定,石漠化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36.2%
2008年,普定县被列入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。县委县政府立即成立石漠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,通过加强统筹、发动群众、分类施策等举措,积极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新经验。
“拿林业部门来说,石漠化治理不是简单的种树,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对水土保持的效果才是关键所在。”李光梅说。
由于自然环境恶劣,治理的速度往往赶不上水土流失的速度。在土壤极度贫瘠的地方,林木存活率也较低。为与石漠化“赛跑”,普定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县林业局,通过开展退化林修复、树种结构调整、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方式,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。
普定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还与省内外多个科研单位开展研究,针对不宜种树的石漠化严重地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地,探索采用草藤结合治理,在相对平缓有土的区域植藤种草,利用草本植物快速扩张、吸水保土的特性为藤本植物提供养分,逐步覆盖裸露的岩体,降低岩石风化和雨水冲刷速度,有效遏制石漠化发生,进一步拓展石漠化治理空间。
不仅是林业部门,普定县发改委、生态移民局、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,在普定县上演着一场“绿色逆袭”。
针对贫瘠少水区域,以生产便道作为集雨面实施路池一体化,在石漠化区域新建水池1500余口;针对落差起伏大的深山区、石山区,以生态移民搬迁为抓手,新建14个集中搬迁安置点,减少人为活动影响;针对植被稀疏、生态脆弱区域,采取植树造林、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,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2.67%……
普定大力发展经果林,绿了荒山富了民
十五年来,普定县整合发改、林业、农业等43个项目资源,投入石漠化综合治理资金2.63亿元。新增耕地4.7万亩,改良耕地14.3万亩,粮食每年产量近24万吨,蔬菜约34万吨。石漠化地区耕地亩产值,也从2008年以前的不足200元,增加到如今的2000元至20000元不等。
“县里开始石漠化治理以后,过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,变成丰收的沃土。大家都纷纷种植经果林、发展林下经济或养殖肉牛、生猪等,收入增长了不少。”村民郭成洪说。
为展示和推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治理成效,2023年5月,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”正式挂牌。同时,普定县喀斯特观测小镇也正在建设中。
治理一方荒漠,护住一片沃土、“换”来一座金山。在这一“治”一“护”一“换”之间,普定县的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得到了提升,在治理中探索出的各种方法、模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石漠化地区借鉴的成功经验。普定县的梭筛桃、冰脆李、朵贝茶等石漠化治理产品也相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成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“新名片”。
专家观点:
贵州省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,是我国石漠化治理工作的主战场和排头兵。近年来,以普定为代表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坚持生态立县,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走出了一条“生态建设产业化、产业发展生态化”的石漠化治理新路子,过去的石山、荒漠变成了如今的青山、金山,绿了石漠,也富了百姓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普定要进一步夯实生态基底,将石漠化治理与贵州省山地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,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农业、林业特色产业、林下经济发展等生态经济型模式,以“生态美”推动“共同富”,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,金山银山成色更足,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(赵华清 贵州省贵阳市生态文明基金会理事长)
一审:曹 轶 林 萌
二审:熊 莺
三审:李 蓓
标签: